“耕植绿色梦想,守护碧水青山”——环境生态学院赴涟水县东湖集镇开展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

发布者:高媛媛发布时间:2021-07-19浏览次数:891

小我融入大我,乡村振兴我奉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校驻涟水县东胡集镇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何康同志的联系下,7月12-13日环境生态学院赴淮安市涟水县东湖集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段英、党总支副书记叶海跃、学工办主任谢伟芳、院团总支书记陈涛涛、高媛媛、孙许雪等老师以及暑期实践团14名院青年学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学院暑期实践团队根据东湖集镇的近期的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计划,开展“镇域部分水体水质监测”、“东湖集镇集中安置点湿地公园景观改造提升”和“村民饮用水水质评估”三项工作。

尽管当天烈日炎炎,环境工程系同学依然冒着酷暑,在谢伟芳老师的指导下,对镇域部分水体进行水质监测。针对东湖集的湿地公园河流水质和污水处理站入站前和入站后的水质,同学们根据事先分组有条不紊的利用便携式实验设备,对采样的水进行COD、氨氮、总磷和酸碱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看,污水处理厂入站前的水质酸碱度以及COD含量较高,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水质各方面均以达到饮用水标准,并且所有采样点的水质总磷含量很低,由此可见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无磷洗衣粉已普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率也在降低。

在与镇领导对东湖集镇集中安置点湿地公园景观改造提升进行初步沟通后,老师们明确了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升的总体定位和要求。风景园林系同学在孙许雪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无人机对整个湿地公园和居民活动广场(升级改造中)进行全方位俯拍,并对公园细部尺寸进行测量和详细记录,实践团队返程后将利用采集基础数据,在假期里完成东湖集镇集中安置点湿地公园景观改造方案。

最后,师生们来到了严黄村深入村民家中开展生态环境问卷调研和饮用水质检测,通过现场监测发现该地的饮用水水质优秀,超过国家饮用水源的标准。谢伟芳老师针对检测得来的数据,为当地村民现场举行了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科普讲座。学院在当地开展的实践活动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涟水县“五方挂钩”帮扶后方单位,我校环境生态学院的师生们从“耕植绿色梦想,守护碧水青山”出发,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新农村建设、宣传国家政策、走访实体经济、体验劳动艰辛,在亲身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在志愿奉献中培育爱国情怀,在实践锻炼中练就过硬本领,将小我融入大我,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文:环生院团总支,审核:段英,叶海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