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下午,环境生态学院召开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教职工政治学习会议,本次学习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学院党总支专门邀请了谢冬冰教授作专题报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本次学习由党总支书记段英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学习。
谢教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题,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文化源头:神话中的文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针对性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传承其中的道德精神,在教育事业中坚持立德树人,把贯穿于中华文化血脉中的尚德精神一代一代传承发扬下去。
谢教授同志的报告富含学理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对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中的文化品质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尚德精神等特征,是一堂富涵精神价值的哲学课。报告充满文学性,由文化起源说起,对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一一进行剖析,是一堂内容丰富的学术课。报告具有启迪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基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展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随后,陈婉和汤鹏两位教师作为党员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陈婉表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汤鹏认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一直没有停止。所谓自然崇拜,就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与自然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血缘关系,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可谓无所不包,包括山河日月、植物崇拜、动物崇拜等,其实这种崇拜,就是对于对未知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今天,人类是很渺小的,我们更应该多向古人学习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从传统文化种汲取生态的智慧和生存的态度。
最后,段英书记总结,讲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气。儒家思想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看成统一的生命体,主张把亲亲之爱推及人类之爱,进而旁通万物之爱。这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如出一脉。管子提倡的“禁发必有时”“网罟必有正”,同样也是主张尊重自然。这种“天人合一”“大道之行”的哲学思维、系统观念、整体思想,对解决今天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像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更要用自身的文化素养、真挚的道德情怀、为人师表的行动向学生传递责任担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要向学生讲清楚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为学生讲明白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陈婉,图:姚晓红,审核: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