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暖童心,七彩课堂进乡村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发布者:吴忌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10

七月骄阳似火,恰似青春奉献的热忱。环境生态学院的实践团来到了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前营村,开展“情暖童心·筑梦未来”暑托班专项社会实践。实践团聚焦村里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并组织了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科学素养启蒙、安全自护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的多元化课程,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青春活力注入乡村,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描绘出绚烂色彩。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丹、学工办副主任陈涛涛、实践指导老师谢伟芳、高媛媛、朱杰、孙许雪以及11位实践团成员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五港镇罗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汤鹏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一行。

赓续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传

红色主题教育是贯穿本次暑托班的主线与灵魂。7月1日当天,实践团开展了“童心向党·歌声嘹亮”主题活动。在村活动中心教室里,实践队员韩佳沁和贺敏婕两位同学一字一句地耐心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孩子们挺直腰板,神情专注,清澈而嘹亮的童声汇聚成澎湃的洪流,这歌声不仅是对节日的献礼,更是在稚嫩心田里播撒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在旋律中感受党的光辉历程与不朽功勋。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团积极将历史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定制了“星星之火”、“南湖红船”、“天安门”等红色主题木质拼图模型,开展了“中国红”手工拼装活动。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仔细辨认部件,耐心拼插组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动手能力,更让抽象的历史符号变得立体可触。这不仅是一次手工的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启蒙课。当一艘艘象征中国革命源头的“红船”在孩子们手中成型,一个个承载革命精神的“火炬”绽放光芒,对党的深情和对历史的认知也随着指尖的拼合而深深烙印。

 

探索生命奥秘,点燃科学梦想

实践团针对留守儿童科学实验接触较少的情况,特别设置了科普课堂,学院学生社团海阔天空环保协会指导老师朱杰带着队员们,用光学显微镜和精心准备的植物根、茎、叶横切片标本,为孩子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当孩子们第一次通过显微镜镜头,清晰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整齐排列、植物叶片上纵横交错的叶脉导管、甚至花粉粒的奇妙形态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阵惊叹。“哇,原来叶子里面是这样的!”“这个小点点(细胞核)好神奇!”惊奇与兴奋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微观世界的大门就此向他们悄然敞开。

 

科普不止于观察,更在于实践。谭新锦和寇雅涵等同学指导孩子们亲手制作简易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从小心翼翼地撕取洋葱内表皮,到在载玻片上滴水、展平、盖上盖玻片,再到用碘液进行染色,孩子们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当他们在显微镜下成功找到自己制作的标本,清晰地看到染成浅棕色的细胞壁和细胞核时,那种通过亲手实践获得发现的喜悦感让孩子们的脸庞闪闪发光。这堂生动的实验课,不仅传授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种子。

 

守护绿水青山,厚植生态理念

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号召,队员纪明卫同学为孩子们带来了长江大保护主题生态教育课。课程以“长江的微笑”——长江江豚这一物种为切入点,通过展示精美的江豚图片和纪录片片段,介绍了江豚可爱的形态、独特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长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讲解保护长江水资源、减少污染、遵守禁渔规定、参与环保宣传的重要性。课程着重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样的环境会威胁到江豚生存,已经我们能为江豚做些什么。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不乱扔垃圾到河里”、“节约用水”等具体的保护行动建议。这堂课不仅传递了生态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植入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激发了他们守护母亲河、保护美丽家园的责任感。

 

低碳探“藓”,品味自然与文化之美

实践团开展了竹编苔藓画手工制作活动,李雨涵同学首先介绍了竹编这一传统工艺的文化背景和环保价值,讲述了“苔藓”的生长秘密,并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操作演示。其他队员们细心协助,孩子们发挥创意,在竹编底托上精心布置经过处理的翠绿苔藓,点缀上各色小野花、小植物、小动物等摆件。一双双小手专注地摆弄着,一幅幅充满自然野趣和童真想象的微型生态景观逐渐呈现。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专注力和审美创造力,更让他们在亲近自然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然生态的热爱,提升了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最后,五港镇党委书记杨彦和实践团指导老师陈涛涛共同为参加暑托班的每一位留守儿童送上了贴心的文具套装。当孩子们接过这些满载着关爱与期望的礼物时,脸上绽放出纯真而灿烂的笑容。

 

实践团深入乡村基层,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同学们在备课授课中提升了专业素养与表达能力,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培养了耐心、爱心与责任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这场青春与童真的美好相遇,是知识的传递,是爱心的接力,更是环生学子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乡村振兴伟业的生动写照。希望的种子已在涟水沃土播撒,静待未来花开满园。

(图文:环生院团总支,审核:段英,杨丹)